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三足烏 - 高句麗、日本及古中原的聯繫



三足烏是一種神話生物,在不同地區包括埃及、小亞細亞及東亞都有出現。

在東亞文化中,三足烏代表太陽。中國山海經早有提到三足烏,而更早的新石器時代陶器也有刻上三足烏。后羿射日的神話中,射下的太陽其實就是三足烏 (金烏)。

日本神話中,三足烏被稱為八咫烏Yatagarasu。最為人熟悉的是其帶領神武天皇前往大和平原的故事。現在在不少神社也能看到八咫烏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的神話動物也有出現在高句麗,同樣稱為三足烏。高句麗人相信三足烏居住在太陽,而龜則住在月亮。

根據韓國傳統史觀,高句麗是屬於韓文化。不過 Beckwith 的一本著作以語言學角度分析高句麗語與日語的相似性,而得出高句麗人與倭人同源,而不與韓人同源的結論。從歷史角度看,古代朝鮮半島曾有三韓政權的出現,而這些"韓"族都可視為該地區的先住民,直到三國時期,高句麗、新羅及百濟鼎足而立,韓族被融入到這些政權當中。當中新羅人仍可視作代表原住民的"韓人" (辰韓),但高句麗及百濟的統治階級都是屬於外來民族,說著與原日本語有親緣關係的語言。中國史書亦有提到,新羅與其餘國家相比文化特異。新羅後來與唐交好,滅高句麗及百濟,建立統一新羅,而新羅語其實即等同於古韓語,而新羅人亦為今日韓國人始祖。高句麗人雖然文化及語言上對韓人有過影響,但畢竟最後還是被同化了。

除了三足烏,其實還有其他神話相似性。高句麗人與日本人部分神話的相似性會與同族源有關嗎?

參考︰
Beckwith, C. I. (2004). Koguryo: The Language of Japan’s Continental Relatives. Leiden: Brill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漢語族

漢語族 (Chinese languages) 傳統上被認為是一個單獨語言,不過西方語言學按照互通性 (mutual intelligibility) 的原則將之劃分為不同的語言。傳統劃分為︰

1. 官話
2. 粵語
3. 吳語
4. 客家話
5. 閩語
6. 贛語
7. 湘語

目前主流意見將客家話拼入贛客語支,以及將平話及晉語劃分為獨立語支。

1. 官話
2. 晉語
3. 粵語
4. 吳語
5. 閩語
6. 贛客語
7. 湘語
8. 平話

其中官話的北方官話分支於全中國及台灣使用,另外底下其他分支則在全國各地作為地方方言使用。西南官話是當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曾被認為是獨立分支,不過目前已被認定為官話,雖然如此但仍有不少獨特之處,如母音鼻化 (e.g. 三 sã : SC san) 及大量獨有字詞用法 (e.g. 咯是 ge si : SC 是不是 shi bu shi;) 以及保留了部分古音 (e.g. 去 ke : SC qu)。

晉語在山西使用。其最大特點是保留了入聲 (/p, t, k/),以及單音節字的分拆,如/pəʔ ləŋ/ < 蹦 pəŋ; /tʰəʔ luɤ/ < 拖 tʰuɤ。值得留意的是,不少現代的詞語其實都分拆自上古漢語的複輔音,如'角落'一詞就來自於/kl-/輔音。

粵語於中國南方粵地及香港、澳門使用,另有不少海外移民亦操粵語。粵語保留了不少中古漢語特徵,同時也有不少南方古百越族的底層詞,如性器官詞語lin及lang等。粵語在近代華人文化中有強大影響力及生命力,可謂無人不識的漢語分支。台山話屬一支有影響力的粵語分支,而其與廣州話缺少互通性也使台山語使用者有自我認同 (台山人>廣東人)。

吳語於中國江南吳地一帶使用,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話及蘇州話。吳語同樣保留了不少古老特徵,例如塞音三分 (相對地,粵語及官話只有二分︰送氣/不送氣)。另上海話的音調系統非常特別,我會另以專文說明。吳語曾有發達的本土文學,是故按理吳語口語字應可書寫。

閩語屬一大語支,當中包括了閩北、閩南及閩東語。即使是閩南語支之間,不同地區的閩人大都無法互通。這是由於閩語的形成歷史非常悠久,甚至可追溯到上古漢語時期,亦因如此閩語大都有漢語中最古老的特徵,如無輕唇音 (/f/) 及舌上音 (/ts/),例如陳讀/tan/。閩語同時亦有豐富的文白異讀現象,以白讀代表較古的閩南語音及文讀代表中古漢音。以文讀唸出的唐詩與中古漢語重構的讀法驚人地相似。目前閩南語有較大影響力,而福建東南部、台灣大部分人口、以及南洋一帶不少移民都說閩南語。

贛客語將贛語及客語包括其中。客家話較為人熟悉,因為客家人有漢人中較獨特的文化及歷史,而近代客家人在世界範圍皆有較大影響力。傳統客家根據地為粵東北,但根據語言研究顯示客家人來歷更早可追溯到江西,因贛語及客語有發生學的關聯。客語長期受粵語及少數民族影響,而在各方面顯得很像粵語,包括語音及字詞等。但其與粵語最大差別,在於客語保留了部分"古無輕唇音"的字詞,如飯讀p'an (粵語︰fan)。贛語的入聲尾/p, t, k/有不同程度的變異,有些方言完全簡化為喉塞音,另有部分如南昌話保留了/t, k/以及/n, ng/。

湘語為湖南一帶的語言。不少方言保留了古漢語的全濁輔音,但卻丟失了入聲。

平話為廣西一帶的部分漢人及壯族所使用。其最大特色為入聲調有四個,相對於粵語的三個。有研究發現廣西平話使用者的基因構成主要來自當地少數民族 (百越),而非其他漢語語言的漢族。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日本 - 多民族國家

一般人對日本的印象也許就維持於民族國家上。雖說日本人口構成主要是大和族 (Yamato people),而作為國家主體的他們也掌控著整個國家,事實上日本還有其他少數民族。土生的少數民族有愛努族 (Ainu people) 及琉球族 (Ryukyuan people),外來民族有漢族和朝鮮族。

愛努族曾經遍佈整個日本本島東北以及北海道,後來由於大和族的擴張而逐漸失去領土,目前北海道剩下的族人大多已不會說愛努語。這個語言轉換的過程其實只是近百年的事,在之前愛努族幾乎被禁絕與大和族交流,而大和族要與之溝通亦只能派出受過訓練的翻譯員。

愛努語與日語差別巨大,只有少量相近字詞。大部分學者將之歸類為孤立語言 (isolated language),但亦有少數學者認為愛努語可歸入阿爾泰語系 (Altaic languages)。

琉球族遍佈日本南方的琉球群島,如沖繩、奄美島、與那國島等。他們操不同的琉球語,語言之間不能相通。雖然如此,日本政府仍以政治原因將琉球語歸為日語方言。琉球語支被語言學家認為屬日本語系 (Japonic languages) 的一個分支。琉球人曾經有過文化興盛的琉球王國,國土雖小,政治上亦是中原皇朝及日本皇朝的輔庸,因其地處貿易航線重要位置而曾作為海上貿易大國而興盛。後來第二尚氏王朝被日本薩摩藩吞拼,大政奉還後便成大日本帝國的一部分。

目前不少琉球語已漸漸息微,但有些語言例如沖繩語 (Okinawan language) 仍然有不少人會說。

這兩支族群都地處日本列島的邊緣位置,而基因卻驚人地有相似性,因此有學者提出他們有著較重的古代繩文人的血緣,而大和族則相較之下更接近古代移民彌生人,雖然不論何者都同樣有繩文人和彌生人的血緣。

漢族及朝鮮族是近代移民,在此表過不提。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方言與語言

"A 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n army and navy" - Max Weinreich


方言?語言?這兩個詞語的用法其實並不簡單,當中除了有嚴格語言學定義外,還有文化及政治上的考量。

根據語言學學理上的標準,兩種語言變體假如出現不能互相溝通及理解的情況,便可以將這兩種變體稱為語言。問題是,這個"金科玉律"存在著許多灰色地帶。例如單單是"理解"已並非非黑即白,而是可以有程度劃分。另外,葡語使用者大多能很好地理解西班牙語,但西語使用者卻不一定能聽懂葡語。這是理解的單向/雙向性的問題。

大多情況下,這兩個詞的使用是大家都接受的。舉個例子,日語和韓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這大家都接受,因為兩種語言不論是構造及政治因素都大不相同。挪威語和瑞典語被認為是不同的語言,但兩種變體事實上非常接近,而單純因為文化、歷史及政治因素而被劃分成不同語言。又如漢語,一般被認為是一種語言,當中包括作為標準方言的官話、其他方言的吳語及粵語等。但對漢語有一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單單是被稱作閩語的方言群已包含一堆不能互相通話的變體。這些從學理上來該劃分為語言的變體都因政治文化歷史文字因素而被劃為一種語言,也頗符合大一統思想的。

事實上,正因為這兩種概念並不是那麼單純與學理扣連,在應用上更沒可能單單因應某一因素。說粵語是語言沒錯,可是說粵語是方言也並不算錯。可是如果在理論語言學語境裡,也許把粵語稱作語言會比較準確。而社會語言學家為了這個定義的微妙性,早已提議一拼已語言變體 (Language variety) 稱呼這些不同的語言/方言。